新冠疫情带来前所未有的营商挑战,亦衍生了遥距办公新常态。不少企业倾向使用云端系统、ERP 系统 (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, 企业资源规划) 处理日常营运工作,借此减低人为错误及提升工作效率。
有别于大公司具备充裕资金及人力资源,中小企如何在有限资源下将业务电子化,让员工在遥距环境下工作,以维持高效率营运?
近年, No-Code Development Platform (无程式码开发平台) 及 Low-Code Development Platform (低程式码开发平台) 逐渐盛行,以满足中小企对新系统解决方案的需求。根据顾问公司 Gartner 的预测,到 2025 年,全球大约会有 70% 系统及应用程式会以 No-code 及 Low-code 平台建立。
什么是 No-Code ? 与 Low-Code 有什么不同?
No-Code Development Platform 是指一个平台可让使用者无须具备撰写程式码的知识,就能建立特定应用的解决方案。借此让使用者透过拖放功能 (Drag and drop) 自行建立所需的系统,以满足各部门需求。而 Low-Code Development Platform 低程式码开发平台则涉及少量输入程式码,或有需要将现有程式码移动至建立新应用程式的工作流程。
比较传统客制化、Low-Code 及 No-Code 优缺点
以下表格整理了三种解决方案的不同之处:
|
传统客制化系统 |
低程式码开发平台 (Low-Code) |
无程式码开发平台 (No-Code) |
支援拖放功能 |
✗ |
✔ |
✔ |
需要编程人员 |
✔ |
✔ |
✗ |
优点 |
根据该公司特定要求而设计 |
云端24/7服务形式,数据图像化,支援API连接 |
云端24/7服务形式,数据图像化,无需具备编程知识的人员也可应用 |
缺点 |
成本昂贵,开发时间长,难以作出改动 |
需要编程人员协助,公司不会拥有原始程式码 |
依赖供应商对功能的开发,需视乎供应商是否提供 API连接 |
估算价钱 |
约HKD$200,000-$500,000 (视乎用户及需求) |
每月HKD$900-$9,000不等 (视乎用户及功能数量而定) |
每月HKD$250-$1,000不等 (视乎用户及功能数量而定) |
收费模式 |
分期/一次性付款 |
订阅制 |
订阅制 |
传统客制化系统,供应商会按公司要求设计更特定、更复杂的功能,以满足大公司较繁复的工作及审批流程,所以传统客制化有着「费用昂贵、开发时间长、系统难以作出改动」的弊端。
而 Low-Code 及 No-Code 开发平台均使用云端技术,能够全天候提供开发服务,还可以支援拖放功能及将系统内的数据图像化。但值得一提的是 Low-Code 的使用门槛较高,需要有编程人员的参与,才能自行开发系统或加入 API 连接。此外,由于 Low-Code 开发平台依赖供应商提供主要程式,因此公司并不会拥有原始程式码作备份。
而 No-Code 开发平台更着重于灵活及泛用性,入门门槛相对较低,让真正有系统需要的人都能自行开发系统。当然 No-Code 开发平台也有其短板,在功能上相当依赖供应商的开发,更需留意供应商是否为系统提供 API 连接。
总结
总括而言,中小企可考虑「对系统需求」、「公司规模」、「系统灵活性」、「成本效益」及「人力资源」等因素去决定选择最合适业务所需的解决方案。而在疫情影响下, No-Code 及 Low-Code 平台相对上较能快速应对市场急剧转变所带来新常态,如「遥距办公」及「数码转型」。
以1-50人的公司为例,YOOV No-Code 无程式码开发平台提供多款系统,包括销售管理、库存管理、客户关系管理及项目管理。用户可利用 Drag and Drop 形式加入或修改功能,建立电子化流程、数据库、图像化数据,无需具备编程知识,轻松帮助中小企大大提高工作及管理效率。